「媽媽手」是甚麼?

 

初為人母,自然享受新生嬰兒的喜悅,面對自己的寶貝,更是愛不釋手。結果……很多產後媽媽便得了「媽媽手」──手腕、大拇指出現疼痛。

媽媽手正確名稱為「橈骨莖狀突腱鞘炎」,最常發生在大拇指和手腕的交界處的腱鞘,腱鞘裏包裹着兩條肌肉──拇指外展肌和拇指伸肌。

 


發生「媽媽手」的成因

 

經常抱孩子、餵奶、泵奶、換尿片、洗衫洗奶樽,令大拇指經常外伸,使用過度加上姿勢不正確,便容易發炎。另外,懷孕後期到生產前,母體為讓生產更順利,身體會分泌出鬆弛素,讓全身韌帶變得比較放鬆;因此產後母體仍然會受鬆弛素的影響,令韌帶肌腱較鬆弛,更容易受傷。

 

治療「媽媽手」方面,可在患處進行針灸治療,疏通局部氣血,消炎止痛,並配合內服中藥活血化瘀。同時,媽媽可熱敷患處,以改善局部循環,有助消腫止痛。此外,在患肢上亦可做一些手指抓握的局部運動,以動作鍛鍊加速痊癒。由於孕婦產後血海空虛,容易受寒,此時應盡量避免濕水受寒,注意手部保暖,亦能有效舒緩及預防「媽媽手」的出現。


留意姿勢防「媽媽手」

 

所謂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用正確的姿勢抱嬰兒、不過度使用手指,注意休息,必要時家務找家人或外傭幫忙,都是預防「媽媽手」的重點。

 

值得留意是,平日多使用手機、電腦滑鼠的人士,以及長時間重覆伸展手腕及大拇指的動作的人士,亦很有可能發生產生腱鞘炎,媽媽手並不是媽媽們專利的。


撰文:註冊中醫師許天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