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春節之前,跟大家談《黃帝內經》跟養生的種種關係,包括情志問題跟五臟六腑的連繫。今次想討論一下保持心情平和開朗對療病的重要性。

 

所謂「心病還須心藥醫」,治療情志病可用「情志相勝法」。根據情志活動分屬五臟,歸屬五行,利用情志活動的五行相克關係,以人為方式誘導出其「所不勝」的情志變化,從而糾正過激情志所變化引發的臟腑血氣紊亂,使病情得以改善的治療手段。

 

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篇》中有謂:「怒傷肝,悲勝怒……喜傷心,恐勝思……思傷脾,怒勝思……憂傷肺,喜勝憂……恐傷腎,思勝恐……」此話為後世以情勝情治療,定下指導意義。

 

根據《張仲景的傳說》中有這一個故事──醫聖張仲景年青時,曾經治療過一位名醫沈槐。沈槐年事已高,但膝下無子,擔心後繼無人,終日憂心而得出鬱病;張仲景看在眼裡,便寫出「雜糧丸」(梗米、小麥、小豆各5斤,一頓吃光)的藥方給沈槐。沈槐一看之下覺得可笑,經常展示藥方給別人看,並乘機譏笑張仲景一番。最後沈槐病癒,才醒悟張仲景的用心而感動,便將畢生的醫術傳授給張仲景。這正是「以情勝情,以喜勝憂」的好例子。

 

撰文:註冊中醫師許天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