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看高血壓


中醫學上並沒有高血壓這病名的。高血壓歸屬眩暈的範疇,而中醫學上高血壓沒有特別的標準,一般是沿用西醫的標準。根據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的高血壓標準是指收縮壓持續位於或高於 130 mmHg 或舒張壓持續位於或高於 80 mmHg,並適用於各年齡層。傳統的測量方法是需要每隔一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血壓測量,並重複三次,才能做出診斷的。


中醫認為高血壓多源自肝、腎陰陽不平衡,此外飲食不節,多食肥甘厚味,以致痰濕內生。常見的症型包括以下幾種:


1. 肝陽上亢

常見於初期高血壓病人,主要症狀有緊張、易發脾氣,頭痛頭脹,口乾舌燥,顏面潮紅,失眠多夢,便秘,舌紅苔黃,脈弦數等症狀。

治法:潛陽清熱降火,常用藥方為龍膽瀉肝湯、鎮肝熄風湯。


2. 肝腎陰虛

患者常有焦慮、緊張,睡眠欠佳,心煩口乾,耳鳴,神疲乏力,腰膝酸軟,兩目乾澀,舌紅苔薄,脈弦細等症狀。

治法:滋養肝腎,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,六味地黃丸。


3. 痰濁上蒙

常見脾胃運化功能失調,久而形成痰濕、痰濁。症見頭重如蒙,視物旋轉,胸悶作嘔,多痰,苔白膩,脈弦滑。患者多喜食冰冷寒涼食物、或長期缺乏活動的人士。

治法:健脾化濕袪痰,常用藥方為溫膽湯,半夏白朮天麻湯。


4. 血瘀

常見攝食過多油膩食物,形成經絡阻塞,造成血瘀。症見眩暈頭痛,健忘失眠,心悸,面唇紫暗,舌有瘀點或瘀斑,脈弦澀。

治法:活血化瘀,通竅活絡。常用方為通竅活血湯。


此外,中醫有「七情」──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每種情緒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,都會傷害健康。當情緒突然劇烈發生時,能迅速促使大腦皮質和丘腦下部的興奮性增高,使心率增快、血管收縮,令血壓增高。所以中醫着重調情志,以達到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的境界。


對於高血壓患者,多吃降血壓的食材如香蕉、苦瓜、海藻、紫菜、黑木耳、山楂、香菇、芹菜、蘋果、綠茶、番茄、大蒜等等,有助穩定血壓。此外,臨床上有很多可降壓的中藥,包括桑寄生、杜仲、鉤藤、石決明、益母草、黃蓍、淫羊藿、葛根、川芎、桑葉、菊花、田七、羅布麻、丹參等。


以下介紹3款降壓湯水:

1. 素菜湯

番茄3個、芹菜1/4個,大蒜1個、洋蔥1個、紅蘿蔔1個,所有材料同煮1個半小時,加鹽調味即可。


2. 菊花鉤藤杞子茶

菊花5g、鉤藤5g、杞子5g,泡水飲用

功效:平肝、清肝、明目


3. 杜仲降壓湯

杜仲15g、黑豆60g、南棗4粒、杞子10g(後下)、瘦肉300g,瘦肉汆水,所有材料洗淨後同煲2小時,加入後下,再焗10分鐘後熄火。

功效:滋陰補腎降壓


 


撰文:註冊中醫師許天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