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是春季,當然要討論春季養生之道。


《素問•四氣調神大論》曰: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。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被發緩形,以使志生;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肝,夏為寒變,奉長者少。」從立春到立夏,稱為春季,其中包括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水六個節氣。


春季養生,首先要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。「春應於肝,肝膽之氣在春季調達暢旺,故春時當陶冶性情,使精神愉悅,氣血調暢,使一身陽氣調達升發。」如果違背了春季養生之道,就會傷害肝氣,到了夏天還會因虛寒而出現病變。


究其因由,是春天生機不旺,以致供給身體在夏天茂盛成長時所需的正氣缺少的緣故。春季天氣轉暖,空氣潮濕,人體陽氣易為濕氣所困,也就是稱為「春困」。為了適應這種天氣變化,可按《四氣調神大論篇》提到的晚睡早起、緩步慢行、放鬆自己,達到情志舒暢開朗,有助身心健康。春困時也會令脾氣易乏,所以飲食不該過量,宜清淡忌油膩。冬季大多數人多避寒冷,食熱覆被,湊理閉多開少,陽熱難以發洩而內鬱,因此春季養生還需要清解鬱熱。


此外,春季養生還需要注意禦寒,養陽斂陰。此際陽氣初發,辛甘食材可發散陽氣以助春陽,溫性食物利於扶陽。肝氣在春季開始當旺,若肝氣過旺克脾土,導致脾胃受損,《千金要方》指出在春季要「省酸增甘,以養脾氣」,不妨適當地以山藥、黃芪等味甘入脾胃經的食材入饌。


另外,春三月也是萬物複甦,百蟲活動的時候,加上風力的傳播,使春季也成了流行性傳染病的高發季節,故人們應該注意環境衛生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等。(待續)


撰文:註冊中醫師施彤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