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學上的高膽固醇


高膽固醇是常見都巿病。膽固醇是一種類似脂肪的物質,在人體內的膽固醇主要可以分為兩個來源,70%的由身體細胞自行合成,而30%則由動物性食物吸取。膽固醇又能分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,所謂好膽固醇)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,又稱壞膽固醇)。

 

這是由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有大量膽固醇,而且體積小,容易滲入血管壁中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;相反,HDL則能清除動脈中有害的膽固醇。西醫角度引起膽固醇過高的成因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節制,另外遺傳、吸煙、飲酒、缺乏運動和肥胖等皆可令膽固醇升高,影響健康。

 

中醫學上認為膽固醇的發病原理為痰濕、血瘀、正虛。膽固醇屬於中醫的濕氣、痰濕。過多的膽固醇聚集在體內則形成了痰濕內阻,表現為血管內斑塊的聚集,形成心血管疾病,血瘀,就是瘀血阻滯的意思。

 

當然在中醫古典籍不會有高膽固醇或高血脂症這些字眼,可是在《黃帝內經》的『素問‧通平虛實論』曰:凡治消癉,仆擊,偏枯痿厥,氣滿發逆,甘肥貴人,則高梁之疾也。其意為象消渴、中風、半身不遂等症多是一些體質肥胖,嗜食高梁厚味所致。」

 

中醫學上脾為濕土,喜燥而惡濕,就是李東垣《脾胃論》說:「原氣之充足,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,而後能養元氣」,「脾胃之氣既傷,而原氣亦不能充,諸病由生也」。

 

壞膽固醇攝入多了、代謝減少,就會堆積在血管壁上,減慢了血液的流動。正虛,就是體質虛弱的意思。正氣不足,對於膽固醇的清理能力下降,即所謂的脾虛。這可解釋為何脾胃虛弱的人更容易發胖且膽固醇偏。正如中醫所說,正氣內存、邪不可干。


如何預防?


1. 減少膽固醇攝取

改變飲食習慣,減少食用內臟類、紅肉、蛋糕、乳酪及蛋黃等食物,改為進食魚、白肉或是瘦肉類。


2. 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取

只要是在室溫中會變成固體的油脂類,都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,如豬油、牛油、奶油、椰子油等都應盡量避免。


3. 戒煙

戒煙有助降低膽固醇,並減低會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
4. 減重以及運動

減重能有效控制膽固醇,而運動能提高體內的好膽固醇量。



有一些食物能有效改善高膽固醇狀態。紅蘿蔔中的可溶纖維在消化道中形成類似凝膠的物質包裹食物,減少身體吸收,以及幫助將膽固醇排出體外。研究證明,連續三星期每天吃一杯紅蘿蔔的人士,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平均降低了11%。大蒜和洋蔥亦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。多項臨床研究發現,每天吃半瓣到一瓣大蒜,可使膽固醇水平下降近10%。另外,豆製品亦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水平。牛油果和橄欖油含不飽和脂肪,可以取代有害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,有利於降低LDL水平。



食療湯水推介:


材料:

紅蘿蔔1個、栗子1磅、冬菇8-10隻、黑木耳30克、淮山30克、瘦肉300克。

功效:

活血袪瘀,健脾補腎。


 

撰文:註冊中醫師許天靖